“中国乡村复兴论坛·永泰庄寨峰会”永泰传统文化宣传系列丛书之《那山,那水》摄影散文集今日正式出版,本书由县文联主席戴云飞与县政协副主席张培奋、鄢朝辉夫妇等
陈 奇摄 《樟溪渔歌》
“是这样一个清晨,晨曦初现,水雾氤氲。苇草沉醉在梦乡,叶尖露珠晶莹。风吹不动荻花,恰好拂面。波平如镜,远山近树,都映照在了心底。掬一口清水,甜;吸一口空气,甜!”
——节选自戴云飞《樟溪渔歌》
亮点1
关于序言,本书的序言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《大樟溪》主编郭永仙操刀完成。如果把本书比作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,那么这本书的序言《踏遍青山人未老》就如那精彩的预告片,骚动你的心,让你有强烈的意愿一览全篇。
鄢朝辉摄 《与石对话》
张培奋摄 《姬岩》
“山水以静与动的方式存在,古往今来,多少过往生命,都被山水收藏。山水是一部大书,倾一辈子力量,也读不透。我们只能躬身贴近,阅读、参悟。
山水间,蕴藏太多生命信息,亦储藏生命所需能量。”……
——节选自郭永仙《踏遍青山人未老(代序)》
这种小清新又治愈系满满的文体,您感受到来自作者的洪荒之力了吗?
曾 雄摄 《李花》
“当年,一阵不经意的山风,将我的种子,飘落在你的心房上。
你以包容的胸怀,接纳并温润了我。从此,我根植在你的心里。
谁说我‘铁石心肠’?每天,你都在聆听我拔节抽芽的声音。也能感受到,你的心跳,在我固执地缠绵下,日渐温柔。”
“君当如磐石,妾当如蒲草。蒲草韧如丝,磐石无转移”(《孔雀东南飞》)、
这是你我坚贞的故事。”
——选自戴云飞《根抱石》
亮点2
杨宇铨摄 《樟溪渔歌》
“曾忆昔日繁华,柳陌花衢,庭院深深深几许。
巷陌阡阡,九转十八弯。东家门廊,人面桃花;西院墙头,红杏探头闹春意。
却笑新嫁妇,莫辨归家路
越千年,星移斗转。消失了茶坊酒肆,剥落了雕梁画栋。只留下这断壁残垣,青苔石径,记忆往昔,诉说往事。
时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”
——摘自戴云飞《埔埕》
张培奋摄 《埔埕》
关于正文,43篇精巧又富哲思的微散文,搭配具有历史纵深感的摄影作品做插图,画面如卷,文字如炼,就如郭永仙老师在序言中所说“散文遇上了摄影,就如诗歌遇上了朗诵。不同形式的结合,为文字插上翅膀。”这种激情与豪情之间的碰撞,撞出了意味隽永的火花。
张培奋摄 《母女峰》
大善至美 大美至真,作者淡淡憨语“莫笑我痴”,可是如若没有这种对永泰山水的虔诚“情痴”,我们又何能遇见这般美好的摄影散文集?
亮点3
张培奋摄 《莒溪》
“竹与俗本无缘,唯莒溪的竹,至为超凡。
走向竹林深处,我冥想,我正如晋人王质,走向石室山,走向世外。山中无日月,回转时,世上已千年。那世道,该又有所不同。
走向竹林深处,我遐思,东坡先生竹杖芒鞋,就在这竹林间,吟啸徐行,一蓑烟雨任平生。归来时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
——节选自戴云飞《莒溪》
关于“永泰山水”,书中的许多景点其实大家都走过,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,估计都想沿着书中的行文再走一次,因为这次不一样,带着这本书,就如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寻到了一部密码本,须臾间就破译了永泰山和水最动人的秘境。
张培奋摄 《梅海》
张培奋摄 《天池》
“‘人生尽寄耳!寄吾寄者,山水也。’人生百年,不过是借这天地间的山水寄身而已。世间的一切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既如此,何不寄情于山水,纵情于山水,忘情于山水!”
——节选自戴云飞《仙寄岩》
借用毛主席在《清平乐·会昌》中写的“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”,一个用镜头记录,一个用心体悟。周末时长 走走,没有功利,无意之中,各有收获,或许你也可以?
永泰庄寨既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,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,还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。